北方集中供熱區(qū)域對鋼制暖氣片實施供熱計量收費在技術上可行,但實際推廣面臨系統(tǒng)性挑戰(zhàn)。以下是關鍵要點分析:
一、技術實現路徑
-
計量裝置適配
-
熱量分配計:在每組暖氣片表面安裝蒸發(fā)式或電子式分配器,通過檢測片體表面溫度與室溫差值折算熱量占比(需配合樓棟總熱量表)。
-
戶用熱量表:在入戶供暖管道安裝超聲波/電磁式流量計,實時計量全戶熱量(適用于分戶獨立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)。
-
-
系統(tǒng)改造前提
-
垂直單管系統(tǒng):須改造為分戶獨立循環(huán)(每戶獨立供回水管),否則無法實現戶間熱量隔離計量。
-
水力平衡裝置:需加裝動態(tài)壓差平衡閥,避免用戶調節(jié)閥門時引發(fā)系統(tǒng)水力失調。
-
二、現實瓶頸
障礙類型:建筑結構制約/具體表現:20世紀老舊住宅多采用垂直單管串聯(lián)(占存量70%),改造需破壞墻體重布管道,成本超200元/㎡
障礙類型:計量誤差爭議/具體表現:鋼制暖氣片熱惰性大(啟停滯后2-3小時),頻繁調節(jié)導致分配計數據與實際耗熱偏差達15%-25%
障礙類型:收費公平性質疑/具體表現:邊角戶因外墻散熱多,需多消耗30%熱量維持同等室溫,按計量收費顯失公平
障礙類型:運維成本高企/具體表現:超聲波熱量表需定期檢定(2年/次)、分配計每年更換液管,戶均年維護成本超150元
三、折中解決方案
-
基礎-計量兩步制
-
收費 = 基礎費(30%-50%)×面積 + 計量費(50%-70%)×實際用量
-
基礎費覆蓋供熱企業(yè)固定成本,計量費反映變量消耗,如天津、濟南等地采用此模式。
-
-
樓棟計量+面積分攤
-
僅在樓棟入口安裝總表,整棟樓耗熱量按各戶面積分攤(北京部分小區(qū)應用),規(guī)避戶內改造難題。
-
-
溫度法分攤
-
監(jiān)測每戶室溫,結合采暖時長和面積折算熱量比例(哈爾濱試點),減少邊角戶不公平性。
-
四、政策推進現狀
-
新建建筑:強制安裝戶用熱量表(《供熱計量技術規(guī)程》JGJ173-2009),但實際投用率不足40%。
-
改造項目:2017-2020年北方12省市改造5.3億㎡,僅38%實現計量收費,多數因糾紛回調為面積收費。
-
核心矛盾:熱價定價權在地方政府,而供熱企業(yè)需保障管網滿負荷運行(低負荷導致熱效率下降),與用戶節(jié)能需求存在根本沖突。
結論
鋼制暖氣片供熱計量收費技術上可實現,但規(guī)模推廣仍需突破三重關隘:
-
經濟關:老舊小區(qū)改造成本需財政補貼80%以上;
-
技術關:開發(fā)適應鋼制暖氣片熱惰性的動態(tài)計量算法;
-
制度關:建立兼顧供熱企業(yè)生存與用戶節(jié)能收益的價格機制。
當前更現實的路徑是采用兩步制收費或樓棟計量分攤,在有限范圍內平衡效率與公平。